李尚勇 近日,笔者因研究文献资料遭遇了“罗生门”,而重温1950年由日美联合拍摄的悬疑影片《罗生门》后,竟然有了新收获,这便是,基于研究者不灭的“好奇心”,笔者似乎窥见到了《罗生门》故事的真相。因为这是笔者第一篇涉“性”文章,故就教于中国社科院性学专家李银河老师。 《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当年,在日本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即武士金泽武弘在丛林里被人杀害,犯罪嫌疑人强盗多襄丸被拘押。但在案件审理中,作为本案的当事人,强盗多襄丸和死者妻子真砂,以及目击证人樵夫,却提供了各不相同的供词或证词。 强盗供述的作案经过是:他先诱绑武士于树下,再骗他的妻子过来。武士妻见状,拿出匕首…
李尚勇 公派去爱尔兰读博的“帅哥”是笔者的“忘年交”。去年春天,我们结伴考察农民合作社,收获颇丰。(有2篇考察报告曾在此发表) 今年,他即将毕业,即将与4年同窗的校友分别,“一阵感伤涌上心头”,于是撰文记叙他们的那份“异国的同学之情”。 文中,他描述了爱尔兰的天、地、人,令我这个中国人感慨!我想,也应该对国人有所触动,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特节选转述如下: 让我们再一次评说一下爱尔兰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人和天气吧。 爱尔兰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一类,这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友好和善良。人人都和和气气,please、sorry和thank you是他们说得最多的词语,从没听过谩骂和恶语相加,更不会有人大打出手。电梯…
【说明】我不懂分子生物学,不知道本文列出的那些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是否属实,所以,我向生物学科学家和专家请教,尤其是向转基因技术专家请教,请不吝赐教。 之所以要向专业人士求证,是因为这些“新进展”的影响非同寻常:若这些“新进展”属实,那么这些“新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改写了转基因技术所依据的早期分子生物学理论,同时也揭示了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食物的巨大潜在风险。 若你指教于我,请遵循以下原则:(1)请不要评论人,更不要依据人的身份判断其观点;(2)请依据分子生物学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或评论下面的“新进展”,但我不需要没有理论和试验数据的“空泛”议论或评价;(3)若你没有生物学专业背景,就请别凑热闹…
时不时地见到一些媒体记者和专家说,“马克思说过,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率可以冒上断头台的危险”,或者说,“马克思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如果能获得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被杀头的危险’”,诸如此类。近日,笔者在“毒胶囊事件”相关评论中又看见有两位作者这样说。 但是,我要告诉媒体和读者,马克思从来就没有说过这个话。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 上述这个话是马克思的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一个脚注。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第6节末尾,即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829页。 这一名言的脚注(250)是: …
二、发展经济学论收入悬殊影响经济发展 战后,发展经济学的早期发展理论也曾经低估了收入差距悬殊对经济发展的严重不良影响。但随后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现实,迫使经济学家修正了自己的看法。 (1)在处理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战后形成的早期经济发展理论以发达国家原始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以单一的“效率优先”为原则,主张发展中国家先不急于缩小高度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而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通过收入分配的倾斜政策,增加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以增加储蓄(富人的储蓄偏好强),而储蓄会转化为投资,投资形成资本,资本推动经济增长。当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以后,再通过所谓的“涓滴效应”一点一滴地惠及社…
一、贫富悬殊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此后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政治体制转型(表现为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和衰退的一种状态。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低收入国家能够通过利用国外研发的技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产品,以此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在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未充分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工资增加,竞争力被削弱”;“在它们迅速发展阶段曾经推动高速增长的因素和优势——低劳动力成本和易于采纳的技术不…